当前位置: 开心法人首页 法律咨询
请问,我有个亲戚他被拘留一年多。因为放贷,开了两次庭,一直没判刑,我亲
请问,我有个亲戚他被拘留一年多。因为放贷,开了两次庭,一直没判刑,我亲 请问,我有个亲戚他被拘留一年多。因为放贷,开了两次庭,一直没判刑,我亲戚也不认罪。可以保释么
2025-03-04 10:17 ask2503041cx(黑龙江-双鸭山) 已有 15 位律师回答
1 吴亮律师  电话:15555555523  2025-03-04 10:19
这种情况是否能保释要看具体情形。不认罪可能有一定难度,但可从案件证据等方面考量,建议找专业律师详细分析,根据实际情况争取。
2 党鹏律师  电话:18629082664  2025-03-04 10:35
可以申请取保候审
3 林湘律师  电话:13974686346  2025-03-04 10:39
取保可能性不大
4 朱建宇律师  电话:15806729911  2025-03-04 11:03
可以委托律师, 会见,了解案情, 依法维权, 点我头像加我联系我, 给你详细解答,帮你辩护
5 李晓航律师  电话:18646088498  2025-03-04 11:05
你好,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,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和律师就可以向办案机关申请取保候审了。
取保候审的条件:
《刑事诉讼法》第六十五条 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,可以取保候审:
(一)可能判处管制、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;
(二)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,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;
(三)患有严重疾病、生活不能自理,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,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;
(四)羁押期限届满,案件尚未办结,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。
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。
6 王皓律师  电话:18104515837  2025-03-04 11:11
你好,只要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,就可办理取保候审。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,可以取保候审:
(一)可能判处管制、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;
(二)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,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;
(三)患有严重疾病、生活不能自理,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,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;
(四)羁押期限届满,案件尚未办结,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。
7 王伟律师  电话:13074591188  2025-03-04 11:11
你好,若是被刑事拘留了或被批捕了,只有律师可以会见。依据现有法律,家属或朋友不能会见犯罪嫌疑人,只有到法院开庭才能见到。这期间,只有委托律师进入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。律师可以进入看守所了解下列情况:您的亲友是否被刑讯逼供、是否被同监所的犯人欺负或虐待、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与帮助、了解涉案罪名与案件相关情况、反馈家人朋友的挂念与希望知道的情况、以及其在里面的状况、代为取保候审、代为申诉或控告等等。
无论对亲友还是对被抓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来说,第一时间找律师介入最有利于保护其合法权益。
当家人被刑事拘留后,一般情况下采取拘留措施的机关都会及时通知家人知晓。此时,也是可以探视被刑事拘留的人的,只不过探视的对象只能是聘请的律师,而不能是非律师人员。
8 刘哲律师  电话:18841687472  2025-03-04 11:18
申请取保候审
9 王可红律师  电话:13162972268  2025-03-04 12:08
你好!根据《刑事诉讼法》,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37天,特殊情况可延长。你亲戚被拘留一年多未判,可能涉及复杂案情或证据不足。保释需符合条件,如无社会危险性、证据固定等。建议家属向法院申请变更强制措施,提供保证金或保证人。具体能否保释,需结合案情和法院裁量。
10 李保忠律师  电话:13840508677  2025-03-04 12:16
根据《刑事诉讼法》,涉嫌犯罪的嫌疑人被拘留后,若案件复杂、证据不足或需进一步侦查,拘留期限可延长。你亲戚的案件已开庭两次,说明仍在审理中。是否可保释取决于案件性质、社会危害性及嫌疑人是否有逃避审判的风险。建议家属向法院提交取保候审申请,并提供担保人或保证金,法院将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批准。
11 朱学田律师  电话:15552997888  2025-03-04 12:23
与律师面谈方案
12 毕丽荣律师  电话:13049633889  2025-03-04 19:36
可以直接按照自己主张来提交证明的
13 徐荣康律师  电话:15021871079  2025-03-05 09:20
这是可以提出的
14 李仁红律师  2025-03-04 10:26
可介绍下具体案情,我们在经济刑法方面有不错的表现,若有兴趣可主页联络。
15 刘永军律师  2025-03-04 11:22
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需要分析案件证据,才能做出客观分析判断。
相关法律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