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开心法人首页 其他法律咨询
在“趣分期”网贷App贷款,说放款失败,是因为银行卡号错误,现在被冻结资金
在“趣分期”网贷App贷款,说放款失败,是因为银行卡号错误,现在被冻结资金 在“趣分期”网贷App贷款,说放款失败,是因为银行卡号错误,现在被冻结资金,说需要缴纳30%的认证金,不缴下个月要继续还款,要调取通讯录名单,说下个月没还款会以“恶意贷款罪”上门取证,请问一下该怎么处理
2020-11-13 14:55 20201113l4ds(广东) 已有 18 位律师回答
1 何江律师  电话:19573137985  2020-11-13 14:55
你好,你把合同等相关情况发给我,我帮你审查一下是否合法合理,然后教你如何处理。
2 李晓航律师  电话:18646088498  2020-11-13 14:55
你好,需要看合同是否合法。
3 蒙彦军律师  电话:13636813455  2020-11-13 14:55
你好,建议保留证据,找律师详细咨询正确维权,可加微信(手机微同号),我帮你分析下如何解决,给你具体决策方案。
4 罗雨晴律师  电话:18075144330  2020-11-13 14:56
你好,一谨慎处理,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联系本律师详细咨询
5 年遇春律师  电话:13723729928  2020-11-13 15:02
有风险,谨慎处理。
6 高志博律师  电话:18686729300  2020-11-13 15:02
新型网络诈骗表现形式:诈骗分子以虚假贷款为诈骗手段,要求受害者事先支付所谓的“提现费”、“包装费”、“工本费”、“会员费”、“验资费”、“保险费”、“押金”、“保证金”、“认证金”、“流水资金”、“预付款”、“解冻金”、“印花税”、“公证费”、“手续费”、“支票激活金”等各种费用,实施系列诈骗。    
遇到以上情况或其他类似情况,及时与本律师沟通(可加我微信),拒绝诈骗分子的一切支付款项的要求,保持冷静,注意网络诈骗的识别与防范,保障自身资金安全。
可加微信或者电话联系。
7 邓桂霞律师  电话:13969523706  2020-11-13 15:05
千万别先交钱别存钱,,对方典型的诈骗,拉黑别理。远离网贷不是骗子就是高利贷,再具体可有偿微信
8 郝廷玉律师  电话:15803118507  2020-11-13 15:34
网贷可不能盲目操作 有好多风险需要规避 先停止操作 微信联系本律师 不管哪一家网贷都可以帮您查证核实避开风险 如没问题教您安全操作 如有问题则帮您安全处理 如您需要考虑网贷 可帮您介绍合规安全的网贷
如自学相关知识 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法律热点课堂 搜索网贷 套路贷 非法放贷等关键字 自行学习
9 李可人律师  2020-11-13 14:55
你好,网贷需谨慎,建议不要支付相关的费用,贷款相关材料可以给我看看。
我会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为你进行具体分析,尽全力维护你的合法利益。再提供解决方案,微同号。
10 杨慧律师  2020-11-13 14:56
你把app截图发给我,我帮你审查一下是否合法合理,然后教你如何处理。
11 陈洋律师  2020-11-13 14:56
你好,卡号错误没有到账,在填写时一般是不会出现的,一般会验证手机验证码,自己也会去反复对比,如果出现这个情况就有可能是平台上改的,出现这个请款请保持警惕,不要转钱导致自己资金损失,建议及时咨询专业人士。
12 刘斌律师  2020-11-13 14:57
你好,你把合同等相关情况发给我,我帮你审查一下是否合法合理,然后教你如何处理。
13 孟凡永律师  2020-11-13 14:57
你好,贷款合同签订了吗
14 苏佰林律师  2020-11-13 14:59
你遇到的是诈骗的,是骗子在冒充贷款公司进行诈骗。
让你交纳费用都是诈骗的套路。正常的贷款是不需要在收到借款之前缴纳任何费用的。
你用的贷款的APP是假的,你可以去手机的应用商店搜索核实一下。
即使填写错了银行账号,转账也是原路返回,不会有资金损失,更不需要什么验证资金进行解冻。也不需要保证金。所以这就是骗子的套路。卡号错误的情况,也是骗子修改成错误的,就是为了诈骗找个理由。
15 陈鑫律师  2020-11-13 14:59
这可能是一个套路贷,可以联系我们帮你核实取消贷款。
16 冯倩雯律师  2020-11-13 16:05
这类情况需要看合同具体内容。如需进行详细咨询,微信手机同号。
17 刘祖虎律师  2020-11-13 18:00
需要看合同是否合法
18 110网律师  2020-11-14 10:05
你好,这个就是套路贷,非法占有目的在“套路贷”中不是一个待证事实。行为人通过各种名目虚增贷款金额、制造虚假给付痕迹、恶意制造认定违约、多平台借款平账、毁匿还款证据等“套路”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关系,就是“捏造事实”“隐瞒真相”的行为,可以推定其“非法占有”的主观故意。遇到也不要过于紧张,建议及时联系专业人士。
相关法律问题